读者202411 发表于 2024-12-20 09:18:32

24节气的来历

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。

远在春秋时期,古人就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测定出了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这四个关键节点。当时主要是为了确定农业生产的时间,因为这四个节气能大致反映季节的转换,比如春分、秋分昼夜平分,夏至白昼最长、冬至白昼最短。

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气候变化认识的加深,到秦汉时期,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。它是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,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。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、物候现象、气候变化三种情况。比如反映季节的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;体现物候的惊蛰(动物冬眠结束,开始活动)、清明(草木繁茂);表示气候变化的雨水(降雨开始)、谷雨(雨量增多)等。

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对人们的生活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。

在农业方面,雨水和谷雨时节,降水增多、气温回暖,提示农民可以开始播种谷物和蔬菜,进行春耕。像谷雨时期是播种移苗的好时候,这些节气指导农民把握农时,合理安排农事活动,提高农作物产量。

在穿着方面,白露节气后天气转凉,人们会感知到需要添衣。到了寒露、霜降,气温更低,人们会增加厚衣服,如毛衣、棉衣来保暖。而在小暑、大暑,人们自然会换上轻薄透气的衣物来应对炎热天气。

在饮食上,大暑天气炎热,人们会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,如绿豆汤、西瓜等,帮助身体降温防暑。在小寒、大寒,人们会吃温热滋补的食物,像羊肉汤等,以此来抵御严寒。

在居住方面,处暑之后天气变凉,人们开始准备换季的床上用品,收起凉席,换上厚被子。在小雪、大雪节气来临,人们会提前检查房屋的保暖情况,如门窗是否漏风等,为过冬做准备。

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,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活动,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
F92 发表于 2024-12-20 11:13:39

感谢科普

110 发表于 2024-12-20 11:25:57

感谢科普

风中追枫 发表于 2024-12-20 11:47:08

感谢科普

糖豆er 发表于 2024-12-20 13:22:02

感谢科普

玄卿 发表于 2024-12-20 13:37:23

感谢楼主分享知识!

ysddfdphgl@ 发表于 2024-12-20 14:11:53

明天就是冬至了

蓁蓁 发表于 2024-12-20 15:06:47

感谢科晋

云海之上 发表于 2024-12-20 21:27:25

谢谢科普

旧巷歌者 发表于 2024-12-20 22:04:07

感谢科普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24节气的来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