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ng08 发表于 2025-1-26 11:16:41

广西人对过年的记忆

本帖最后由 bing08 于 2025-1-26 19:59 编辑

在广西南宁的一个村庄,春节的气息随着冬日的末梢悄然而至。
这里的年味,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年夜饭,更是一段段传承下来的习俗与记忆。

故事始于大年三十的早晨,村里的每个角落都被新年的喜悦所填满。
家家户户的门前,大人们忙着贴上新对联,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挑选最响亮的鞭炮。
对联上的字句,都是过去一年的感慨与新一年的期盼,而那些鞭炮声,似乎在宣告所有不顺都将随旧岁一起被驱散。


临近过年的时候,不管是在菜市还是在小区,你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围坐一起包粽子的场景。过年包粽子吃粽子是一个传统的习俗,寓意“包中”。



每年过节,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年糕,年糕有黄、白两色,象征金银,年糕又称“年年糕”,与“年年高”谐音,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。

年夜饭少不了的扣肉、圆蹄:扣肉、圆蹄是南方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佳肴之一,扣肉、圆蹄形式圆形,又称“团圆菜”,吃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、和和美美。

过去,在南宁乡间有一些禁忌的习俗,比如说:
正月初一不得扫地,以免把新一年的财气扫掉;不得动刀杀生;不得讲不吉利的话;不得吵架骂人。 

壮族家庭一般都在中间堂屋里的中壁上设立祖先的神位,逢年过节必具酒肉祭祀。
行祭前,不得吃用祭品。家人平时不得随意解措和清扫神台,更不得搬动香炉。
最忌鸡飞上神台扒香炉,一旦发现,即把鸡杀掉。 

村里面设间的社坛(土地地公)和(神木),人们不得踩踏,社坛旁边的树木不得砍伐,就是掉落的枯枝也不得拾回家。
谁拾了,说是会招灾得病。
这些,今天只能当成历史文化资料存案了。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,一些不良的禁忌现已逐渐消失。

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,
初一零时起,家家燃放鞭炮,表示辞旧迎新。
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“拜年”。


当新年的钟声敲响,全村的人们都走出家门,共同燃放璀璨的烟花。天空中的每一道光芒,都像是在绘制一张张全家福,记录着这一刻的团圆与幸福。

随着时代的变迁,一些古老的禁忌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,但那些温暖的习俗和美好的记忆,却永远镌刻在心中。每一次的新年庆典,都是对过去的缅怀,对未来的憧憬,更是对当下团聚的珍惜。

最后:我不包饺子。

1050148346 发表于 2025-1-26 11:26:59

好的好的

静白 发表于 2025-1-26 12:32:36

广西有什么?除了大众所知的习俗之外,还有什么吗?

bing08 发表于 2025-1-26 13:01:25

静白 发表于 2025-1-26 12:32
广西有什么?除了大众所知的习俗之外,还有什么吗?

三月三放假

shusan 发表于 2025-1-26 14:36:52

你这参加活动图片补一些啊!很多网络图片

bing08 发表于 2025-1-26 20:00:47

shusan 发表于 2025-1-26 14:36
你这参加活动图片补一些啊!很多网络图片

改了

zjwdpp 发表于 2025-1-31 07:44:41

今年全家都没看

bing08 发表于 2025-1-31 08:48:09

zjwdpp 发表于 2025-1-31 07:44
今年全家都没看

下午5点吃完年夜饭,晚上八点已经全家在烧烤了,没人觉得要看春晚。

静白 发表于 2025-1-31 09:33:51

活动太多,顾不上看春晚,对吧?

bing08 发表于 2025-1-31 10:53:33

静白 发表于 2025-1-31 09:33
活动太多,顾不上看春晚,对吧?

正确的中肯的直接的:春晚难看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广西人对过年的记忆